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你知道“三更半夜”的来历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09:21:09    

有个成语叫“三更半夜”,意思指深夜。三更一般指23点到凌晨1点。

“三更半夜”的真实说法源于《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四人与赵昌言和称“五人帮”,为了讨太宗喜欢,专门研究“读心术”,即研究宋太宗赵光义的心思。

宋太宗比较赏识赵昌言,因此他仕途顺畅,逐渐形成以赵昌言为首,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等四人参与的小圈子,俗称“五人帮”。

这几个人中,盐铁副使陈家舆与赵昌言关系很铁,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与赵昌言是同年进士,右正言梁颢曾在大名府幕下做过事,五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常常白天黑夜聚在赵昌言府中谈论政事,谈到深更半夜,还不忍散去。

老百姓看到陈、董二人的车驾,就知道他们又在一起研究大事(俗称皇帝的心思),一来二去京城老百姓都知道了。

然后,京城流传一句了俗语:“陈三更,董半夜。”就是说的这五人经常聚在一起,搞“小圈子”议政论政。

俗语中的“陈三更”指陈象舆,“董半夜”指董俨。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三更半夜”,有时也写成“半夜三更”。

这就是成语“三更半夜”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