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国君姓姬。
西周时期
1、虞(生卒年不详,唐叔虞,成王之弟)
2、燮(生卒年不详,晋侯燮,唐叔虞之子)
3、宁族(生卒年不详,武侯,晋侯燮之子)
4、服人(生卒年不详,成侯,武侯之子)
5、福(?-前859年,厉侯,成侯之子)
6、宜臼(?-前841年,靖侯,厉侯之子)
7、司徒(?-前823年,僖侯/釐侯,靖侯之子)
8、籍/苏(?-前812年,献侯,僖侯之子)
9、费王(?-前785年,穆侯,献侯之子)
10、本名不详(?-前781年,殇叔,穆侯之弟)
11、仇(前805-前746年,文侯,文侯之叔)
12、伯(?-前739年,昭侯,文侯之子)
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文侯之弟桓叔,晋国分裂为翼和曲沃。
晋侯(翼侯)
(1)平(?-前724年,孝侯,昭侯之子)
(2)却/郤/都(?-前716年,鄂侯,孝侯之弟)
(3)光(?-前708年,哀侯,鄂侯之子)
(4)校(?-前706年,小子侯,哀侯之子)
(5)缗(?-前679年,晋侯缗,小子侯之叔)
曲沃伯
(1)成师(前802-前731年,曲沃伯叔,穆侯之子)
曲沃桓叔
(2)鳝(?-前716年,曲沃庄伯,曲沃桓叔之子)
(3)称(前754-前679年,曲沃武公,曲沃庄伯之子)
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周釐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曲沃武公改号为晋武公。
13、称(前754-前679年,武公,曲沃庄伯之子)
14、诡诸(?-前651年,献公,武公之子)
15、奚齐(前665-前651年,晋君奚齐,献公之子)
16、卓(?-前651年,晋君卓子,晋君奚齐之弟)
17、夷吾(?-前637年,惠公,晋君卓子之兄)
18、圉(前655-前636年,怀公,惠公之子)
19、重耳(前697-前628年,文公,怀公之伯)
晋文公
20、 欢(?-前621年,襄公,文公之子)
21、夷皋(前624-前607年,灵公,襄公之子)
22、黑臀(?-前600年,成公, 灵公之叔)
23、据/獳(?-前581年,景公,成公之子)
24、寿曼(?-前573,厉公,景公之子)
25、周/纠(前586-前558年,悼公,厉公之侄)
26、彪(?-前532年,平公,悼公之子)
27、夷(?-前526年,昭公,平公之子)
28、弃疾(?-前512年,顷公,昭公之子)
29、午(?-前475年,定公,顷公之子)
30、凿(?-前452年,出公,定公之子)
31、骄(?-前434年,哀公、懿公、敬公,出公之堂祖父)
32、柳(?-前416年,幽公,哀公之子)
三家分晋后
33、止(?-前389年,烈公,幽公之子)
34、颀(?-前377年,孝公、桓公,烈公之子)
35、俱酒(?-前349年,静公,孝公之子)
晋国从周成王之弟建国开始,一直到昭侯那时,都是以大宗继承君位,而到昭侯时期,由于分封了文侯之弟曲沃桓叔,导致晋国分裂。
晋国
而曲沃桓叔以晋国小宗的身份向晋国大宗发起挑战,经历三代到曲沃武公时期,打败并清除了晋国大宗,而成为晋国的大宗,成为东周的诸侯。这是东周时期第一个小宗打败并吞并大宗的事件。可见在东周时期,西周王朝制定的一套政治体系已经崩坏。
而到晋献公时期,由于宠幸骊姬,要实行废长立幼,导致公子申生自杀,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逃跑,骊姬之子和侄先后被立为晋公,然而大臣先后杀掉骊姬之子,迎接公子夷吾回国,是为惠公,而惠公和秦国爆发了崤山之战,惠公失败。惠公死后,怀公即位为国君。
而重耳在外逃19年,曾于楚国避难,楚国对重耳进行款待,重耳以两国若发生战争,以退避三舍为报答,后以秦穆公支持重耳回国继承君位,是为晋文公,杀死怀公。文公即位后,对内厉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与楚国爆发战争并打败楚国,成为春秋时期霸主。
文公去世后,晋国虽然没有那么强大,但始终国力强大,而一直能霸于诸侯。
后来由于晋国大夫权力不断上升,出现了六卿:智、范、中行、韩、赵、魏。各大夫通过兼并战争,逐渐合并成韩、赵、魏。
而到前403年,韩、赵、魏被封为诸侯,后废静公,瓜分晋国土地,晋国自此灭亡。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文化也是强势的,就比如现在传统节日寒食节、清明节都是出自春秋时期晋文公,如此强大的国家,却由于士大夫把控军政大权,从而使国君逐渐有实无权,导致晋国没落并被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