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夏日防暑小妙招大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9 08:51:04    

一、针对日常防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 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 多吃苦味菜:有利干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和香烟。
  • 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 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 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 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星的作用。
  • 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 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 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 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 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 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二、如果发生了中暑,该怎么办?

那么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易感人群

  • 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
  • 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 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的人群,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
  • 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如果中暑了,请按照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自身中暑

此时,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2.他人中暑

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中暑后的饮食大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