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爱为灯,守护生命之光!今天,一起聆听TA们的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3:20:00    

在生命与时间的赛道上,白衣天使们身披战甲,以专业为刃,守护生命之光。他们既是危急时刻冲锋在前的“急先锋”,也是传递温暖的“提灯人”。作为离患者最近的“生命守护者”,他们用专业与温情架起医患桥梁。

  5月12日,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让我们跟随护士们坚定的脚步,聆听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暖心故事。

  ICU的昼夜守护者:“我们不是英雄,只是不肯放弃的普通人”

  监护仪的滴答声、呼吸机的运转声,在南昌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里交织回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8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颜老,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声音哼起这首战歌。

  “老爷子因脑梗卧床多年,入院时攥着我的手直念叨‘想回家’。”护士史艳的眼眶微微发红,为让老人配合治疗,她像哄孩子般与老人“约定”先吃五口饭,再慢慢听他讲战场上的烽火岁月。

  凌晨1点,ICU的夜班仍在继续。“接班后要完成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翻身擦浴等操作。”史艳一边核对输液泵参数一边介绍,17年护理生涯中,她无数次在深夜被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惊醒。她曾为突发室颤的老奶奶做了40分钟心肺复苏,直到老人轻轻攥住她的手,她悬着的心才稍稍安定;也目睹过28岁中毒母亲的最后时刻,其7岁女儿哭喊着“妈妈别睡”的场景,让她至今想起仍喉头哽咽。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6岁女孩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我不想死’。”谈及生死时刻,史艳语气坚定:“ICU护士必须保持清醒——给逝者擦拭身体、整理遗容时,我们是在送最后一程;抢救时,每一秒都要和死神‘抢人’。”她说,从业至今见过太多遗憾,也更懂“生命可贵”四字的分量,“共情是本能,但我们的冷静,才是患者最后的希望。我们不是英雄,只是不肯放弃的普通人。”

  在南昌市中心医院的ICU病房,清晨七点半,已有护士提前到岗,仔细查看患者监护数据,记录最新病情变化。“ICU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有着近15年护理经验的全丽萍一边调试输液泵,一边介绍。

  晨会交班后,护士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为患者进行输液、口腔护理、机械辅助排痰等工作。对于全丽萍来说,工作中那些暖心的瞬间总是让人难忘。曾由她护理的18岁遭遇车祸的女孩,拔管后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仍颤抖着说出“谢谢”,这份信任让她红了眼眶,“后来女孩康复出院,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急诊战场上的“冲锋队”:“每一次成功救治,就是我们坚守的意义”

  在急诊室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战场,南昌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邵军发已坚守了14年。在这里,每分每秒都关乎生死,而他和同事们始终以专业与温情,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40多岁男性患者,突发性上腹部疼痛!”伴随着急促的呼喊,一名患者被紧急送来。邵军发和医护团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患者被迅速扶入胸痛单元,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联系心内科会诊同步展开。

  “任何激动都会增加耗氧量,加重病情。”邵军发一边指挥抢救,一边轻声安抚患者和家属,“别担心,放轻松,到了医院有我们在。”最终,检查结果排除心梗,确诊为胃部急性炎症,这场紧张的救治才落下帷幕。

  “昨天抢救室就有16名患者,大家从上午忙到下午3点,连饭都顾不上吃。”邵军发笑着说,言语间满是疲惫,却又透着自豪,“急诊工作虽然忙碌,但意义非凡。每一次成功救治,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这就是我们坚守的意义。”

  凌晨三点,南昌市第一医院青山湖院区急创中心急诊病区的灯光依旧明亮。护士长万晶手持记录本,脚步匆匆穿梭在病床间。

  “快!患者颅脑损伤严重!”急促的呼救声打破夜的宁静。担架推进来时,一名已陷入昏迷的少年面色苍白,生命体征微弱。万晶熟练地连接心电监护仪,迅速带领护理团队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术后的72小时黄金期,她几乎住在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精心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

  经过积极的抢救手术治疗以及全程精细的术前术后护理,昏迷的少年不仅恢复如常,后来更以优异成绩考取研究生。返校前,少年特意前来感谢万晶:“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看着少年自信的笑容,万晶眼眶湿润:“这份喜悦,就是护理工作最美的勋章。”

  “当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恢复健康的时候,看到他们痛苦减轻绽放笑容,还有得到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意义非凡。”万晶说道。22年的护理生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无数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与温暖。

  护理道路上的“男丁格尔”:“护理不分性别,热爱与专业才是关键”

  “刚开始从事护理工作时,很多人都带着偏见,觉得男生不适合干这行。”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关节外三科的“00后”男护士韩昌宁坦言,“可当我真正踏入这个行业,才发现护理工作不分性别。只要用心,男生同样能为患者带去温暖和专业的护理。”

  一位四十岁的女性患者入院,得知将由男护士为自己打针、换药、擦拭身体和更换床单时,她满心抗拒,直言‘男生哪有女生细心’。”但韩昌宁没有气馁,而是用加倍的耐心与细致照料患者。从精准的操作到贴心的问候,点滴关怀逐渐融化了患者心中的隔阂。慢慢地,这位患者不仅接受了他的护理,甚至还会主动询问:“小男孩今天上班吗?让他来给我打针换药。”

  在以骨伤科为主的中医院,护理工作远不止打针换药这么简单。“像那位因车祸导致肋骨骨折、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大爷,刚入院时情况很严重。”韩昌宁指着病房方向说,“我们每天不仅要进行基础护理,还要陪着他做康复训练。看着他从卧床不起到能慢慢行走,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

  在南昌市人民医院朝阳院区手术室里,付文豪身着绿色手术服,专注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传递器械、协助调整患者体位,动作利落而娴熟。

  七年前,当付文豪选择手术室护理时,面对传统观念里护理是女性“专属领域”的偏见,他毅然坚守。“护理不分性别,热爱与专业才是关键。”付文豪坚定地说。

  在手术室,错过饭点是常态。冷掉的盒饭、连续七八个小时站立的疲惫,都未能阻挡他的脚步。一次严重创伤大出血的急诊手术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传递器械,协助完成止血,手术成功后获得医生肯定。此外,在长时间大型骨科手术和突发抢救中,他充分发挥体力优势。而在团队协作上,他主动沟通,常从男性视角为复杂手术出谋划策。

  如今,不少患者笑着说道:“有男护士在,感觉更安心。”从被质疑到被认可,付文豪正用行动诠释“男丁格尔”的力量,在手术室护理道路上坚定前行。

  传递温暖的“提灯人”:“我们不仅在治疗疾病,更在守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清晨,南昌市第一医院肿瘤科病房内,护士长熊萍穿梭于病床间,核对医嘱、轻声安抚患者。“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故事,我们既是照护者,也是见证者。”熊萍整理输液管时,目光温柔而坚定。

  “肿瘤护理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从精准的疼痛管理到化疗副作用的观察,从PICC置管到临终关怀,我们通过定期培训、案例讨论和跨学科合作,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熊萍介绍道。

  熊萍回忆起引导唐爷爷坦然面对生死的经历。通过“安心卡”,她帮助唐爷爷与家人敞开心扉,让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与牵挂,在病房里缓缓流淌。“病房里有泪水,也有欢笑,我们不仅在治疗疾病,更在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尊严。”

  临近中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依旧人来人往,主管护师、中医专科护士杨洋终于得空坐下喝口水,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从早上到中午是最忙碌的时候,但看到患者康复,再累也值得。”杨洋擦了擦汗说道。

  在康复医学科病房,有不少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杨洋介绍,在病房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睡眠质量极差。她运用耳穴压豆技术为老人治疗,根据老人症状辨证选穴贴穴,并指导家属日常按摩神门、安眠穴,老人终于能安稳入睡。

  除了调理失眠,中医腹部拔罐、推拿等外治法,也为骨科术后便秘患者带来福音。“温罐灸、药棒疗法这些新项目,正在让更多人认识中医护理的魅力。”杨洋充满自豪。

  对于南昌市中心医院骨伤二科的护士来说,早上总是格外忙碌。中医专科护士李鑫正在为市民谭萍做火龙罐治疗,手法娴熟专业,赢得谭萍连连称赞:“这姑娘手法真不错,每次我都找她。”李鑫介绍,火龙罐具有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等功效,颇受患者欢迎。

  在李鑫看来,护理工作就像一架天平,一端是专业技术,精准穿刺、敏锐判断生命体征,是守护生命的坚实底线;另一端是人文温度,患者痛苦时的安慰、无助时的微笑,才是护理的初心所在。

  她回忆起曾护理过的一位老人,深夜频繁按呼叫铃,检查后发现并无异常,原来是老人害怕孤独。此后,护士们每天交班时都会多陪老人10分钟。出院时,老人一句清晰的“姑娘,谢谢”,让李鑫深刻领悟到:技术守护生命的跳动,而温度赋予这份守护更深层的意义。

  在南昌市人民医院PICC护理门诊与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内,护士长邓勤手持超声仪器,为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动作沉稳流畅,全程鼓励安抚患者。从事乳腺肿瘤专科护理20年的邓勤,是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拥有多项专业资质。

  “刚来的时候手臂肿了5厘米,愁得睡不着觉。”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谢阿姨回忆道,“经过邓护士长2个月的治疗,不仅肿消了,心情也好多了!这里就像我的娘家,每次来都特别安心。”

  “我们把病友当亲人,她们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邓勤常对团队护士说。在她看来,护理是技术与温情的结合。尽管护理工作辛苦,但当看到患者康复后露出笑容,收获患者的肯定与信任,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