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AI毁图退款,别让技术钻了信任的空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2:03:00    

王志高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期不少商家遭遇“AI毁图退款”——买家用AI给商品图加滤镜伪造破损,平台自动审核通过后,商家钱货两空。好好的“仅退款”本是便民服务,如今却被AI“画皮术”搅成一潭浑水。

这种“数字画皮”行为,本质是拿技术当欺诈工具。从法律上看,它早踩了多重红线:往小了说,是民法典里诚实信用的反面教材——用假图骗退款,和街头碰瓷没本质区别;往大了说,若累计金额超3000元,就可能触犯刑法里的诈骗罪。可现实中,仍有买家心存侥幸,这种技术万能论的侥幸,恰恰暴露了当前规则的滞后——当AI生成内容能以假乱真,审核机制还在依赖肉眼辨图,漏洞就成了欺诈的温床。

更值得警惕的,是平台的技术依赖症。有些平台为求效率,把退款审核全交给AI,美其名曰智能风控,实则是偷懒式担责。要知道,AI再聪明,也分不清真实破损和AI滤镜;算法再精准,也算不出商家损失背后的信任成本。

要堵住这个漏洞,得织一张“技术+规则+人心”的网。监管部门不妨给AI生成内容打标签,就像给商品贴防伪码——《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即将施行,若能强制要求AI生成的“毁损图”自带电子水印,伪造成本高了,投机者自然少些。平台更要摆正位置:技术是工具,不是裁判。与其迷信AI秒审,不如推行“AI初审+人工复核”的双保险,给商家留足申诉通道,让“真的假不了,假的跑不掉”。

说到底,“仅退款”设计的初衷,是让诚实的消费者少些麻烦,不是给投机的欺诈者开绿灯。当我们讨论AI毁图是否违法时,真正该反思的是:如何让技术回归服务者的角色,让规则守住公平线,让信任重新成为商业的硬通货。毕竟,商业大厦的基石,从来都是人心二字。

来源:河南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