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将 李自海)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常伟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张掖甘州府城仿佛被点亮了千年风华。这座总投资9.5亿元的文旅新地标,以“甘州不夜城”之名,将美食的烟火气与非遗的文化魂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沉醉于“越夜越精彩”的独特魅力。
5月25日,由张掖市委宣传部、张掖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祁连山下是我家 彩虹张掖福感地带”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甘州府城,看一座古城带来的精彩夜色。
(摄影:王将 李自海)
在甘州府城,美食是夜经济的灵魂。南大街与长寿街的夜市摊位鳞次栉比,30余种传统小吃与地方特色美食在此汇聚。
山丹炒拨拉以铁鏊子为器、牛羊杂为主料的美食,在烟火升腾中翻炒出西北的豪迈。食客围坐一圈,边炒边吃,铁铲与鏊子的碰撞声、辣椒与油脂的交融香,带来味蕾与视觉的双重满足。
甘州卷子鸡,金黄的鸡肉裹着手工擀制的面卷,汤汁浓郁,鸡肉滑嫩,一口下去,满是河西走廊的质朴与温情。
在甘州府城还有很多本地特色小吃,凝聚成食客们味蕾的狂欢。
如果说美食是夜经济的烟火,那么非遗则是甘州府城的文化灯塔。西大街的非遗工坊内,匠人们以指尖的温度唤醒传统技艺,让古老的文化在夜色中焕发新生。
剪纸艺术在红纸翻飞间,霍去病征战的英姿、隋炀帝西巡的盛景跃然纸上。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游客在剪刻中触摸历史的脉络。
木雕与陶艺技艺,匠人用刻刀与陶泥重塑河西走廊的文明印记,游客可定制专属纪念品,将“非遗带回家”。
皮影表演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将更具仪式感的古典文化带给游客。
非遗的活化不仅停留在观赏层面,更融入沉浸式体验。在“诗意甘州·灵秀府城”书画展中,游客可提笔临摹《张掖帖》,感受“塞上江南”的翰墨风流;在非遗剧场,情景剧《霍去病战鼓》以铿锵鼓点重现河西之战,让观众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
同时,甘州府城还不定时举办出游巡城活动,最大限度复原金张掖古城生活,让游客走进府城仿佛走进古街,在历史的带入感中感受府城生活魅力。
如今的甘州府城,已成为张掖夜经济的标杆。今年“五一”假期,这里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40%。未来,甘州府城将进一步探索“丝路文化IP协同效应”,与敦煌、武威等城市联动,打造跨区域文旅线路;同时,开发非遗研学、美食工坊等深度体验产品,让“不夜城”的传奇持续书写。
甘州府城的夜,是美食的狂欢,是非遗的盛宴,更是文旅融合的诗篇。在这里,每一口烟火气都承载着经济的活力,每一项非遗技艺都点亮了生活的温度。当夜幕再次降临,不妨走进这座“不夜城”,感受“越夜越精彩”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