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新集团是长治市重点民营企业,公司集煤、焦、电等传统产业与高能负极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一体,员工12000余名,下设沁新、沁北两个工业园区,是由31个企业组成的现代化能源企业集团。党组织成立于1968年,2002年升格为党委。目前,建有2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4个联合党支部,党员400余名,被省、市、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山西省“双强六好”省级示范党组织,全国非公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沁新集团党委始终围绕“双强六好”总体要求,牢牢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强党建”的思想理念,立足公司发展实际,推行“1544”党建工作法,以讲政治为一条主线,聚焦政治、思想、组织、服务、队伍“五项内容”,做到党建工作与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中心工作、业务管理“四个结合”,不断推动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压实责任、督导责任“四个到位”,构建了“1+N”融合式党建体系,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红色”动能。
党建+企业发展“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该集团党委将提升党建水平、发挥党建促生产作用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和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引领指航作用,通过“党建+企业发展”开启“双轮驱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煤、焦、电、材、热、机械、物流及农林产业开发八类产业,下设沁新、沁北两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31个企业组成的集团化能源公司。资产总额223.73亿元,员工12000余名,主导产业己形成煤—焦—电—热、煤—电—机—材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全国绿色工厂、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全国优质高效选煤企业、1个全国十佳选煤厂、1个全国刚玉(磨料)10强企业、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是全国铸造焦炭生产基地、全国岩棉用焦生产基地和全国耐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集团新创科技分公司负极材料研发中心团队获“长治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集团被授予首批“山西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排头兵。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上缴税费21.26亿元,多年来上缴税费位居长治市民营企业前列;集团先后成为山西省工业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山西省功勋企业、山西省企业百强和制造业百强、山西省民营企业百强和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十佳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多项殊荣。
党建+组织建设“双促推动”,组织规范建设进一步加强
该集团党委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的要求,选优配强各级党组织班子。在党委班子上,实行“交叉任职”制。党委班子7名成员,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其中:党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兼任董事长助理,其他党委委员分别是监事会主席,沁新煤业公司、长沁公司党总支书记以及党群、行政、宣传相关负责人,确保了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支部班子上,实行“双建双推”制。党委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下属企业、党小组建在车间和队组上,企业经营班子兼任党支部班子,支部班子成员全部由企业员工推荐、党员推选,实现了党组织与经营管理“交叉兼职”。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两参与四领导”制。党委坚持参与董事会各项重大决策,参与中层以上干部任免工作,领导集团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群团建设。明确凡重大决策董事会要征求党委意见、总裁对董事会负责,并接受党委监督,使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在党组织制度建设上。建立各级党组织班子履职考核办法,签订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了党委会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支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管理教育等各项制度。在党组织建设管理上,企业实现了全覆盖。党委按照组织建设管理要求,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下属各企业全部组建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按照“六有”的标准要求,各党总支部全部建立起了标准的党员活动阵地,使党员学习有了阵地,活动有了舞台。
党建+队伍建设“双轴联动”,队伍作用发挥进一步提升
加强队伍建设是抓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集团党委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构筑线上线下两级学习阵地,投资200余万元,在集团总部建成了200平米集团“智慧党建”阵地,实现信息资讯、业务管理、学习教育、线上活动、交流服务等党组织建设整体功能升级;依托“学习强国”“三晋先锋”“上党先锋”等线上平台,打造“沁新红色党建”线上学习阵地。通过微信等线上载体,不定期发布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员电教片、微党课等内容,推动党员队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针对不同岗位的党员的实际,煤矿企业党员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非煤企业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总部机关开展以“服务保障”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党员教育从“会场”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班组和队组。制定了党员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在职党员实行“星级化”考核管理,流动党员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各支部选配了20名党务干事,实行了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发展党员实行“三培养、二推荐、一量化”工作举措。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特长以及履职能力,设定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党员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党员报告安全隐患活动,党员联系企业车间队组活动,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隐患、党员身边无违章”等活动。党委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落实党管干部和人才的要求,先后修订了《薪酬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等,推进建立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的工效联动机制,畅通普通员工晋升双通道,建立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行定向委托和招聘的方式,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委托招聘了1700名优秀学生到企业工作,落户沁新,其中,引进研究生15名、大学本科521名。实行校企合作机制,采取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等形式,多渠道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各类专家50名。此外,还通过开展“春风行动”自主招聘,先后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定向招聘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门从事产品研发、产品升级、工艺改造等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抓好培训工作,依托集团培训中心和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两大基地,建立员工三级培训管理体系,举办了党群、管理、业务、技术各类培训班30余场,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实行了“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办法,近三年有300余名干部员工进行了对标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了队伍能力素质,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党建+思想文化“双向互动”,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坚定
该集团党委充分发挥企业党建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工作优势,以“党建+思想文化”营造“双向互动”,让党建思想在企业发展中增效出力,实现党建思想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凝聚起强大软实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培育和塑造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创建了“平安、绿色、创新、诚信、和谐、文明” 的企业宗旨,提出了“有情领导、无情管理”的管理理念,“安全为德、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理念,确立了“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质量文化、效率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品牌文化等具有沁新特色的文化理念,有效发挥了企业文化导向育人、身心调节、鼓舞激励、向心凝聚的作用,在社会各界树立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新形象。
党建+社会责任“双核带动”企业社会形象进一步彰显
在该集团党委的带领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光彩慈善事业,真情服务社会。近十年多的时间,在慈善事业捐款、捐资助学、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累计捐款4亿元。在全国、省工商联“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和“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行动中,累计帮扶沁源县141个村,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受益贫困户800多户,贫困人口4200人。同时党委与周边农村党支部开展了“支部结对联建、携手脱贫攻坚”活动,共帮扶资金1000万元。组织开展抗击新冠疫情捐款活动,累计捐款805.06万元,其中,216名党员累计捐款373.56万元。集团以关联企业为依托,联合沁源县相关企业,组建沁源县教育基金会,自2020年至今,沁新集团包括关联企业和个人,注入资金2100万元,另向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长治市崇楷教育基金会捐款620余万元。特别是2024年,集团向沁源县医疗集团捐赠价值5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再次诠释出沁新集团认真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彰显民企担当的为民情怀。先后荣获山西省以企带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企业、新晋商万企联万户感恩行动突出贡献奖、“情系灾区 奉献爱心”山西省希望工程特别贡献奖、山西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突出贡献奖、长治市崇德助教爱心企业等各项荣誉。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沁新集团党委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持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各项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大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长治市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沁新集团新的更大贡献。(沁新集团 供稿)
(责编: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