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美江苏】
连云港市围绕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持续推进监测、防治、检疫等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升总体防控能力,确保及时完成各项防控任务,保障全市林业健康与资源安全。
一是构建智能监测网。依托东海县、灌南县、连云区3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及时监测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林木食叶害虫发生动态,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指导防治工作。加强智能监测网点建设,已经完善海州区、灌云县等6个智能监测点,今年计划新建赣榆区监测点,全市将建成数量适中、分布合理的智能监测网,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各级测报点共享监测数据,及时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建设药剂药械库。全市配置各类防治机械设备,其中市和县区药械库有植保无人机、高扬程喷雾机和常规烟雾机、背负式和担架式喷雾机等30多台(架),另外,乡镇、林场有各类中、小喷雾机械100多台。目前,市林业站改建市级药剂药械库,启用独立库房,配备喷雾机、树干注射机等17台。今年东海县、赣榆区、海州区等将依托林场或重点林业乡镇,建设区域药剂药械库。全市将建立分级管理的防治物资储备体系,储备甲维盐等无公害农药,提高应急防治能力。
三是打造防治专业队伍。为了促进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向常态化方向转型,全市推进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集中防治能力。海州区、连云区防治专业队主要依托林场人员和喷药车辆,做好重要地点林木集中防治。今年东海县、赣榆区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配置大型喷药机械,提升杨小舟蛾等林木食叶害虫应急防治能力。同时,做好社会化力量和乡镇防治技术指导与支持工作。
四是强化林业检疫保障。市、县区防控机构依法开展检疫执法工作,防范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风险。市站和灌南县、赣榆区、连云区加强检疫实验室和标本室建设,提升检疫检测能力。合理布设检疫网点和服务窗口,保障木材和苗木调运流通。建立了林业与海关检疫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常态化开展疫木检查行动,宣传防控法规,构建生物安全屏障。
本文来自【绿美江苏】,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