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关口。对此,我国今年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全民减脂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大高校也纷纷响应:各食堂推出营养搭配均衡、品种丰富的特色减脂餐窗口;燃脂训练营、减肥挑战赛在各校间轮番上演;不同高校的学科特长也在减脂这件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在食堂复刻“国家版减肥餐”走红网络。据了解,该校复刻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华北地区春季食谱”,共3套。这些套餐配比科学、营养均衡,而且很好吃。每种食谱都写明了早中晚三餐的菜谱、油盐总量、热量总量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细化到“山药粉鸡蛋软饼”中的鸡蛋为多少克、脱脂牛奶为多少克。其一天的植物油总量不超过25克,盐不超过5克,热量不超过1600千卡。从3月21日起,该校开始每周在校内食堂推出3套食谱。此外,食堂原来的减脂窗口继续开放,后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陆续推出夏、秋、冬季菜谱。
多所高校都在食堂提供健康减肥餐,北京理工大学在原有基础上,新推出了特色轻食窗口。窗口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学体系为理论支撑,创新性构建智能膳食模型,通过标注每份餐品的热量参数,帮助师生掌控每日摄入的热量。目前,该校研发涵盖牛肉、鱼肉、鸡肉、虾肉、什锦轻食系列的5款套餐,每个套餐均设置个性化定制模块:可自选5种新鲜时蔬提供所需膳食纤维,搭配优选特色碳水化合物提供持续的饱腹感,更配以营养师团队研发的多款特调低卡酱汁,既满足不同饮食偏好和营养需求,又确保膳食结构的科学均衡,打造真正符合科学膳食理念的校园健康饮食新体验。
北京化工大学在新学期也新推出了低油低脂营养健康餐窗口,餐品设计遵照低脂营养配比原则,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营养素的平衡。其中,蛋白质占比约19%—25%、碳水化合物56%—59%、脂肪23%—25%,每天热量控制在1400—1600千卡,食用盐用量不超过5克,食用油控制在25—30克。同时,为了区别于传统西式轻食的“吃草”模式,减脂套餐注重中式烹饪技法,如蒸、煮、炝拌、白灼等,搭配低热量调味品。并采用高纤维食材,如杂粮饭、芋头、芹菜叶等,和优质蛋白如牛肉、虾仁、豆制品等延长饱腹时间。窗口推出后,日均服务超百名学生,多名学生表示“颠覆对减脂餐难吃的刻板印象”“感受到规律生活的积极状态”。
清华大学一年前就在紫荆食堂推出“轻食”窗口,品种繁多的菜品以水煮为主,肉类以鸡胸肉、牛肉和鱼肉为主,碳水化合物则多是粗粮。价格虽比普通食堂窗口稍高一些,但也在多数学生承受范围之内,据了解“女生一顿饭约需要15到20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请专业营养师配餐,在食堂推出“一周减脂套餐”,全天总油量小于25克、盐量小于5克,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占比约为1∶2∶1。严格控制热量摄入,既满足减脂需求,又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每餐涵盖各类营养素,菜单天天不重复。
除了提供“国家版减肥餐”,北京科技大学的“燃脂训练营”也于4月8日再度开营招募,宣布要在2025年严格按照国家健康体重管理标准,提供科学、规范的减重方案,帮助学员实现健康减重目标。活动方式是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7点在田径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大学里带学生减肥,常带有浓厚而严谨的学术色彩:教授上课,数据先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监测与评估并行,务必做到科学减肥。
在北京大学,去年推出的《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这门“减肥课”是必修课——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的同学及体测成绩不达标的同学必修。这门课强调的就是科学减重、提升体能。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张晓圆会带学生一起到食堂买早餐,然后计算出每样食物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早餐总热量,并向学生推荐包括身高、年龄等因素的公式,按照公式算出减重期间一天需要的推荐摄入热量,以此为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偏好选择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再辅以适合个人的科学健身与运动处方,这门课让1/3的学生减重5%以上,半数学生腰围降低5厘米以上,减重最多的学生减掉了15公斤。
早在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就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合作,针对肥胖学生开设了功能课和健身俱乐部课,通过评估学生体能测试和身体指标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减脂方案。
而北京中医药大学更是发挥学科特长,学校多个社团推出减脂系列活动。如推拿协会通过线上推出体质自测、打卡活动,线下开办体质讲座、推拿讲座,让参与的学生通过掌握体质辨识基础及3个以上穴位推拿手法,利用碎片时间降低自身体脂率。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