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水稻育苗关键时节,遵义各地抢抓农时,全面掀起水稻育秧热潮。
田间地头,农机轰鸣作响,农技人员穿梭指导,一幅科技助农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全市计划种植水稻130万亩,通过推广机械化育秧、标准化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为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正安县庙塘镇教良坝区的集中育秧基地,一条条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正高速运转。育秧盘整齐有序地从生产线送出,工人们忙着搬运、摆放。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们现场指导,确保播种密度和覆土厚度符合标准。
“以前人工播种速度慢、费时费力,现在采用机械化播种,不仅保证了密度,还大大提高了效率。”种植大户何德辉告诉记者,他今年计划种植水稻500亩,机械化育秧相当于节省了十几个工人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
正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光莉介绍,自动化水稻育秧技术采用精量播种方式,具有补苗率低、无植伤、立苗快、产量高等特点。同时,通过带土移栽的方式,为后期田间管理提供了便利。
“今年庙塘镇计划种植水稻4200余亩,目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育苗300余亩。”庙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述佳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实现粮食单产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正安县通过建设集中育秧点、选派农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等措施,推动水稻育苗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完成水稻育秧工作任务的90%,预计5月上旬全面完成。
在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的水稻育苗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村民们将育苗盘放入自动化生产线,机器随即完成添加营养土、播种和覆土等工序。一块块长方形的育苗盘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产出,被整齐地摆放至育苗区。
“机械育苗效果很好,我种了三亩地,有信心获得好收成。”种植户龚大华对新技术充满期待。
临江村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德琴介绍,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钵体育苗技术能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以前一亩地的秧苗只能移栽二十亩,现在能移栽六十亩。”该合作社从4月初开始育苗,目前已育200亩5000盘,计划20天内完成700亩育苗任务。
进化镇临江村村委会副主任付启卫表示,该村水稻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其中2800亩采用机械化育苗,1500亩将实施机械化插秧。“我们将加大育苗力度,按时完成育苗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种植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粒粒稻种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在科技与政策的双重赋能下,通过机械化育秧、标准化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产业振兴又增添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