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在所谓保护大熊猫的旗号下,打造人设、编造谣言、收割流量,两人被判刑。近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寻衅滋事案,并当庭宣判,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和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据警方介绍,白某某等人利用旅美大熊猫回国带来的热度,通过线上线下配合,不断编造大熊猫被虐待的谣言,甚至到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多处基地进行聚集滋扰。另外,每次白某某组织煽动粉丝到四川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聚集滋事,都会收到粉丝数量可观的捐助,而这些钱最后都被白某某据为己有。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世界的“团宠”,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关注。互联网上,大熊猫也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出于对大熊猫的关心和喜爱,很多人高度关注大熊猫的日常生活。然而,一些无孔不入的网络骗子也盯上了大熊猫带来的流量,大肆编造大熊猫被虐待的网络谣言。2024年5月至6月,四川成都、攀枝花等地警方根据线索成功打掉4个犯罪团伙,依法移送起诉主要犯罪嫌疑人12名,行政处罚线下滋扰人员9名。
从警方披露的信息看,造谣大熊猫被虐待案件背后大多有犯罪团伙。这些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一方面在线上大肆造谣,另一方面在线下起哄闹事,同时搜集现场素材,拼接加工后发布到网上,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线上炮制谣言吸粉引流,线下不择手段制造话题,这不仅是对网络秩序的巨大破坏,同时也是对公共秩序的严重扰乱。
以白某某、徐某为例,被两人煽动的粉丝,多次骚扰科研人员,干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常工作;有的反复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0报警电话等,进行虚假投诉和报警,恶意占用公共资源,造成恶劣影响;更有甚者,对科研人员和饲养员进行网暴,不但影响个人及家庭生活,而且导致相关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经公安机关鉴定,截至白某某、徐某到案时,相关虚假视频累计播放50余万次。司法机关重拳出击,再次彰显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态度,同时也对各种带节奏、蹭热度行为发出了严厉警告——流量不能跑偏、放毒,网络谣言下的每一个点击,都是无法洗脱的有力罪证。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犯罪团伙不约而同盯上国宝大熊猫,实际上也暴露出网络平台的监管漏洞。在算法加持下,流量总是会被导向公众关注的话题领域。当造谣大熊猫被虐待成为一条赛道,网络平台是否尽到了内容审核的责任和义务?国宝大熊猫不是肆意编造谎言的流量池,打击网络谣言,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在此过程中,网络平台有必要提高技术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主动筑起内容防火墙。无论如何,不能让网络黑灰产业成为隐秘赛道。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