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提示,5月27日至29日我国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并与前期强降雨区高度叠加,暴雨灾害风险高。强降雨天气会对交通出行造成诸多影响,我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车、驾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雨水倒灌地铁?根据所处的情况和位置进行自救!
若此时身处站台,应立即观察顶部指示灯并留意广播状态,趁没停电迅速观察所处位置尽快离开。
若被困车厢,先保持冷静,减少氧气消耗,观察水位选择逃生方法:水位较低,没超过脚面时,可以将车门旁的红色紧急开门按钮旋转至“解除状态”,用力打开车门,从最近的站台逃生;当水位处于中高位置,比如在膝盖、腹部之间时,可以使用门边的安全锤,打碎车厢玻璃逃生。记得用外套裹住手再扒拉逃生口!
2.高铁站为啥“禁止打伞”?
列车发车或到站前后,站台往往人流密集,打伞时伞可能会剐蹭到其他乘客;如果有列车高速驶过,而你又站得离车很近,列车通过的瞬间产生的大风可能会连伞带人把你吸向列车或者轨道;另外,高铁站内有许多高压供电设备,轨道上方的高压接触网电压高达2.75万伏特,雨天在站台使用雨伞(尤其是金属柄的尖头雨伞)可能因导电引发危险。虽然站台在设计上已在高压接触网与乘客活动区域之间保留了至少2米的安全距离,但遇到风雨较大、存在大量积水时,这道“缓冲带”也可能被破坏。为此,请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即使你所在的站台没有设置“禁止打伞”的警示标志,也建议收起雨伞,并远离高压接触网的带电范围,站在白色安全线以内。
二、骑车出行
1.一手撑伞,一手扶车把?
看似潇洒帅气,实则岌岌可危,视线被遮挡的你一不留神就会在风力的影响下失去平衡。雨天还请认准“雨衣+头盔”配置,让你双手稳控车把。
2.别压标线
脚下的路面同样需要留神。别小看路面上的标线,这些能在夜间反光的标线遇水后摩擦力会降低,轮胎压上去可能发生打滑,骑行时要尽量避开。若实在无法避开,切记慢速、轻刹,以稳重心。
3.轮胎保养不能懒
别忘了定期检查轮胎,保证胎纹完好并清理沟槽杂物,这样才能使轮胎快速排开积水,让你的坐骑紧紧抓地!
三、开车出行
除了“降速”“控距”“亮尾”三条驾车出行安全法则,“看得清”也是雨天保持安全行驶的关键!
1.内车窗、挡风玻璃起雾,到底应该开暖风还是开冷风?
雨天车内湿度高、车内外温差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内车窗和挡风玻璃起雾。雾气刚起时,将两侧车窗打开一条缝隙,使车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温差减小,雾气就会慢慢消失;车窗和挡风玻璃起大雾时,除雾和制冷双管齐下,朦胧的前挡风玻璃很快就能变透亮。不过,冬季车内外温差较大,上路前开启暖风烘干玻璃,暖暖的,很去雾!
2.后视镜不清晰?
开启“后视镜加热”功能,镜面温度会逐渐升高,加速水汽蒸发;如车辆没有该功能,也可采用“物理防护”措施——给后视镜加装雨眉。出行前在干净的玻璃上均匀涂抹湿润肥皂或牙膏也有奇效,它们干透后形成的蜡层也能防止侧窗起雾、挂水珠。
这些方法可以按需组合使用,但雨势较大时还是建议在安全地带停车等待!
希望这些小知识能成为你的雨天出行护身符,助你顺利“通关”,平安到家。